RSS

最新租金榜单|温哥华DT成一居室最贵街区

最近租房的小伙伴注意了!曾经高居榜首的 West Point Grey / UBC 一居室租金,现在被 温哥华市中心 反超,成为全市最贵街区!

.

📊 最新租金数据(10月)

市中心:一居室无家具公寓平均 $2,760/月

Point Grey:一居室无家具公寓平均 $2,735/月

白石镇(White Rock):两居室带家具公寓平均 $2,996/月,比 Renfrew-Collingwood 的 $2,524/月 还高

素里(Surrey):一居室带家具公寓平均 $1,798/月,同比下降 $240/月(-12%)

.

📈 租金趋势观察

1️⃣ 核心地段依旧坚挺

市中心租金上涨,供不应求,交通便利、生活设施齐全,尤其适合上班族或喜欢城市生活的人。

2️⃣ West Point Grey 轻微下滑

虽然仍然高租金,但相比市中心略低,性价比略有提升。

3️⃣ 白石镇亮眼表现

两居室带家具公寓租金接近 3,000/月,尤其适合预算宽裕、追求宁静海边生活的家庭。

4️⃣ 素里租金优惠明显

过去一年下降幅度最大,市场供过于求,对于通勤可接受的人群,是绝佳选择。

5️⃣ 大温整体趋势

过去两年,大温租金普遍下降,但核心地段仍坚挺。素里降幅达两位数,北温和温哥华市区略微下降,反映出不同区域租赁市场需求差异。

.

💡 租房选区小贴士

追求便利与生活品质? → 市中心、West Point Grey

预算宽裕又想享宁静? → 白石镇

想省租金、接受通勤? → 素里、北温

家庭居住 → 白石镇、Renfrew-Collingwood,空间更宽敞、环境舒适

单身或上班族 → 市中心、West Point Grey,交通便利、生活丰富

.

💭 提醒

租房不仅是选择住哪儿,还要结合预算、通勤、生活便利和未来租金趋势。

市中心租金高,但生活便利、交通极佳,适合短租或城市工作族

素里租金低,但通勤成本需考虑

白石镇租金高,但生活品质优,适合家庭长期居住

.

📌 总结

了解最新租金趋势,能帮你做出更明智的租房决策

不同地区有不同优势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划算的

租房市场正在微调,抓住信息才能省钱又住得好

Read

加拿大房主必看|四大税收优惠帮你省钱!

拥有房子虽然幸福,但地税涨不停、食品价格高企、房贷利率又比2020年前高不少……不少房主压力山大 😅。

好消息是,加拿大政府提供四大税收优惠,让你在房贷、装修、搬家、在家办公时都能省下一笔钱。

.

1️⃣ 多代家庭装修税收抵免(MHRTC)

适合想在家中为父母或其他家人建造独立二级单元的房主。

每项符合条件的装修工程最高可申报 $50,000 支出,政府会返 15% 的税金,最高 $7,500。

适用范围:新增厨房、浴室、卧室、独立出入口等,让家庭成员住得舒适又独立。

小提示:如果你想把地下室改造成父母的独立居住空间,这项抵免非常划算!

2️⃣ 家庭无障碍税收抵免(HATC)

适合年长房主或有行动不便家庭成员的房子改造。

年度装修费用最高可报 $20,000,可抵税 最高$3,000。

适用改造包括:加装扶手、坡道、无障碍浴室、宽门等,让家中活动更安全、更方便。

谁能用?65岁以上长者或全年符合残疾税收抵免的人都可申报。

3️⃣ 因工作搬迁的税收减免

如果去年因为工作搬家且新家离公司 ≥40公里,可以报销搬家相关费用。

可申报项目包括:搬家公司费用、航班、租约解除费、旧房出售相关费用、临时住宿费等。

小技巧:合理记录每一笔搬家花费,可让税务局帮你返现不少。

4️⃣ 自雇或在家办公税收抵免

如果你自己开公司,或者在家办公,也能申报住宅费用抵税。

适用范围:水电费、暖气费、网络费、房屋折旧、办公设备支出等;汽车出行费用也可报(需要详细记录行驶里程)。

如果你不是自雇,但单位允许在家办公,也可以申报部分费用。

小提示:保持完整记录,报税时更顺利,退税也更安心。

.

💡 总结

这四项福利覆盖装修、改建、搬家、在家办公等常见支出

合理利用,可帮你省下几千甚至上万元,加上合理规划房贷和支出,生活压力明显减轻。

无论是多代同堂、年长父母、工作搬家还是自雇创业,这些都是房主必看的省钱法宝!

Read

加拿大央行“获准降息”?房市拐点要来了

各位关注楼市的小伙伴,这波真的有点猛!🔥

CIBC最新发声——加拿大央行已“获准降息”!

经济学家认为,加拿大正式步入人均经济衰退,央行必须采取行动!

 

📅 下周三(10月29日),央行将公布最新利率决策。

CIBC预计:央行将下调25个基点,这意味着——过去两年高压的利率周期,或终于迎来转折点!

🏦 为什么说这次是“关键一降”?

CIBC副首席经济学家塔尔(Benjamin Tal)直言:“通胀已不是问题,真正的问题是高利率对家庭的冲击。”

.

💡 当前加拿大:

通胀率已稳定在2.4%附近(央行目标区间)

房贷续约家庭普遍面临还款额上涨50%的压力

经济数据持续走弱,多个行业已进入调整阶段

换句话说,降息不仅是可能,而是必须。

央行需要“放水”来救经济,也是在帮房贷族松绑。

.

🏘️ 温哥华公寓市场:正在筑底!

塔尔指出,高层公寓市场已从高位回调约20%~22%,目前正进入“合理定价区间”。

🏡 对温哥华、列治文、本拿比的买家来说,这可能是近三年来最接近价值线的时刻。

成本下降:建筑业放缓,土地价格趋稳

买方回归:利率下行后需求将快速释放

政府救市:税务优惠、建房激励、融资支持同步推进

这意味着——未来几个月,市场或从“冰冻期”逐步转向“回暖期”。🌤️

.

📈 房花花的观点:

我个人认为,现在是“底部打磨阶段”,不是恐慌的时候,而是该做准备、定策略、选地段的时候。

✔️ 对首次购房者来说:现在能锁定更低利率+更好价格

✔️ 对投资者来说:公寓市场正处于成本洼地,性价比高

✔️ 对有房族来说:提前了解续约方案、优化贷款结构

市场不会永远低迷,信号已经在一点点变亮。等到大家都说“要买房”的时候,机会已经过去了。😉

Read

加拿大9月通胀回升至2.4%,下周还降息吗?

加拿大统计局刚刚公布的9月CPI出炉——

👉 通胀率2.4%,比8月的1.9%高,比市场预期的2.2%也高。

但有趣的是,市场反而更笃定:📉 下周央行照样要降息!这剧情反转得比加元汇率还快😅

.

🔍 真相一:通胀涨的,其实是“假热”

别被“通胀回升”这四个字吓到。真正推高CPI的,是油价那点“基期效应”。🛢️ 9月汽油价格同比下降4.1%,但8月是-12.7%,——看似涨,其实是去年太低了。

👉 换句话说:通胀不是变严重,而是数字被“数学”骗了。如果剔除汽油影响,核心CPI只有2.6%,还在央行的“舒适区间”内。

.

🍎 真相二:吃、住依然贵,钱包没松口气

想在超市松一口气?抱歉,还不行。

🥬 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4.0%;

🏠 租金更是全加拿大飙升 4.8%。

魁北克的涨势最猛,BC稍微温柔一点。

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说:“通胀下来了,但我钱包没感觉。”💸

📉 真相三:企业在“躺平”,经济在“降温”

加拿大央行本周发布的企业景气调查报告——可以说是一股冷空气🥶

🔸 认为未来一年经济可能衰退的企业比例:33%

🔸 投资计划减少

🔸 招聘放缓

🔸 通胀预期降至 2.9%

一句话总结:大家都不想花钱、也不敢扩张。这其实是央行最想看到的“冷静模式”——说明加息的效果终于传导到现实中了。

.

💬 专家怎么看?

👩‍🏫 CIBC 的 Andrew Grantham:“CPI比预期高一点没关系,核心指标稳定,降息仍有空间。”

📉 RBC 的 Claire Fan:“企业通胀预期下降、需求转弱,为降息打开大门。”

💼 Desjardins 的 Royce Mendes:“经济越疲软,越需要降息来托一托。”

📅 所以大家几乎一致预测:➡️ 下周三(10月30日)央行会再降25个基点!关键利率将降至 2.25%!

.

🏠 如果这波继续降息,对房市意味着什么?

对于买家来说👇

💰 月供会再降一截;

💪 贷款压力缓解;

🌅 入市信心回暖。

但要注意:市场不会立刻“春暖花开”,更可能是那种——“冬天慢慢转晴,明年春天才真正暖起来”的节奏🌸

如果你最近在犹豫要不要买,

花花真心建议:别等房价涨起来再冲,现在市场还在“缓冲期”,捡漏、谈价空间都还在!

Read

温哥华未来30年城市蓝图曝光!ODP草案全解!

🌟【什么是ODP?一句话告诉你】

ODP,全名 Official Development Plan,是温哥华史上首份“城市总规划”。

规划周期长达30年(2025–2055),目标是让温哥华在住房、交通、就业、气候韧性之间找到平衡。

以往城市发展是“分片”进行(例如Broadway Plan、Cambie Corridor、Norquay等),

而ODP首次把整个城市放在一张“总图”里规划。

这意味着👇

✅ 哪里能建高楼?

✅ 哪里会增密?

✅ 哪些地块能加快审批?

✅ 哪些社区的“风貌”可能大变?

都将由ODP统筹决定。

ODP批准后,将取代2022年的《Vancouver Plan》,成为未来所有土地使用和分区修改的最高指导文件。

.

🗺重点区域解析 | Norquay社区最受关注!

📍位置速览:Norquay位于Kingsway走廊一带,东临Nanaimo,西接Knight St,是东温增长最快的社区之一。

过去几年,这里已经陆续出现大量8–10层的住宅项目,但ODP的推出,将再次“拔高”天际线⬆️。

.

【1. Kingsway沿线:从中层到高层的跨越】

草案中,Kingsway的4个“重点地块”最高可建至26层!

2200 Kingsway(Kensington Gardens)✅ 已开发

2300 Kingsway(Nanaimo街口)✅ 已开发

2400 Kingsway(原2400 Motel)🏗 待开发

2777 Kingsway(Purdy’s工厂)🏗 未来地标级地块

🔸 其他沿线地块:最高12层

🔸 社会住房(Non-market housing):最高18层

👉 意味着未来Kingsway走廊将出现更连续、更密集的住宅+商圈组合。

.

【2. 社区住宅区:保持低层风貌,但密度更高】

ODP将大部分Norquay划为6层住宅区,但重点在于“多户并存”与“混合功能”。

靠近天车站(Nanaimo & 29th Ave)的交通导向区(TOA):可建8层

东38大道以南:鼓励多户型(Multiplex)开发,每块地可建4–6户

鼓励开发“角落地双拼屋”与“后巷套房”,增加可负担住房供应

🔍 攻略建议:

✅ 想投资?关注Kingsway & Nanaimo一带的再开发潜力地块

✅ 想自住?可考虑TOA区附近的低层项目,未来升值空间更稳

✅ 想长期布局?密度提升区(Multiplex)是未来“黄金过渡带”

.

⚙️审批机制大变化!

根据卑诗省新法规:只要项目符合ODP,且住宅比例≥50%,将无需举行公开听证会即可获批。

意味着:

审批流程更快(项目可在数月内获批)

市民介入时间更短(信息公开推后

开发效率提升,但透明度降低

💡换句话说:温哥华的城市规划,正从“社区共议”转向“集中决策”。

.

📣市民如何参与?

别等规划通过才后悔!现在就是发声的时刻

📅 线下开放日:

🔹10月25日(周六)12–3pm

📍Thunderbird社区中心(2311 Cassiar St.)

🔹10月27日(周一)6–8pm

📍Champlain Heights社区中心(3350 McQuinna Dr.)

💻 线上问卷:

登陆 Talk Vancouver

🕓 截止日期:2025年10月29日

Read

加拿大房东一句“要自住”,可能赔掉一年房租!

聊一个让很多房东都心惊的事:“自住赶租客”的雷区。

你是不是也想过:“房子收回来给家人住,租客应该就搬走吧?”

在BC省,这句话可千万别随便说!加拿大租房法律偏向保护租客,你一句话说错,或者没表述清楚,很可能就被认定“恶意逐客”,不仅赔钱,还可能被起诉!

.

📌真实案例警示

BC省一位亚裔房东想把房子收回给妈妈住,通知租客跨年夜搬走。租客虽然配合,但房东妈妈直到2023年夏天才入住——整整晚了9个月!

结果租客立即提起仲裁,房东被判赔 12个月租金,整整 $17,500!

他还上诉BC最高法院,但法官维持原判,理由是仲裁员的结论“有证据支撑,不能认定明显不合理”。

⚠️ 教训:自住赶租客绝不能儿戏!

说了就必须真的住,而且入住时间要尽快、留有证据。

.

📋 房东自住终止租约必知雷区

1️⃣ 自住必须是真住,不能做样子

如果自己或直系亲属没打算入住,但用此理由赶走租客,租客有权投诉“恶意逐客”。

✅ 建议保留搬家计划、入住证据、家庭成员资料等书面材料。

2️⃣ 沟通全程留痕

终止租约、涨租、收房、维修等,都用邮件或短信记录。

✅ 保留完整记录,法律纠纷时有力自保。

3️⃣ 涨租要合规

BC省每年有涨租上限,超标容易被认定为逼租客搬走。

📌 建议每年查最新规定,合理操作。

4️⃣ 进屋必须提前24小时通知

除紧急情况外,房东不能随意进入租客房子,否则可能侵犯隐私。

5️⃣ 房屋维修要及时

漏水、发霉、暖气坏了都不能拖,租客可向RTB投诉,甚至要求减租或赔偿。

6️⃣ 处理纠纷要冷静

遇到难搞租客,动怒只会给自己找麻烦。

保持礼貌、记录沟通,是房东的第一道防线。

Read

想在温哥华买房不被“套”?教你4步!

过去几年,不少人在温哥华买房的心情大概是这样:

🔥 “再不买就涨没影了!”

😩 “终于上车,却发现租金不够还贷…”

💔 “一加息,整个人都麻了。”

同样是买房,为什么有人越买越富,有人一买就被“套牢”?其实,差别不在运气,而在——思维方式。

今天,我们不谈炒作,只教你四步,让你在温哥华,也能像专业投资者一样聪明买房。

 

💡 Step 1:从“我喜欢”变成“它能赚”

——用“1%法则”筛选房产

大多数人买房的第一反应是看外观:有没有大窗?是不是新装修?地铁近不近?但专业投资者首先看的,是数字。

他们用一个简单但有效的指标——👉 1%法则(The 1% Rule)

公式很简单:月租金 ≥ 房价 × 1%

也就是说:如果一套房要价$40万,那么理想租金应至少$4000/月。达不到这个标准,就意味着投资回报偏低。

当然,在温哥华这样高房价城市,几乎没有房子能完美符合1%法则。但这个数字不是死的——它是一条“思维红线”:💭 你是在为生活买房,还是在为现金流投资?

 

聪明的做法是:

✅ 把“地段+租金潜力”一起考虑;

✅ 选择有租客群体支撑的社区(如Metrotown、UBC周边、Brentwood、Marine Drive);

✅ 预留空间让租金增长赶上投资节奏。

.

🧮 Step 2:算清Cap Rate,不被“假收益”迷惑

第二步,算一算真正的资本化率(Cap Rate)。

这是专业投资者判断房产值不值的“命门公式”:

Cap Rate = 年净营运收益 ÷ 购入价

年净营运收益 = 年租金收入 - (地税 + 保险 + 物业 + 维修 + 空置期 + 管理)

举个例子👇

你在温哥华买一套售价$50万的公寓,每月租金$2500。

扣掉各种持有成本后,净收益只有$600/月,即每年$7200。

Cap Rate = 7200 ÷ 500000 = 1.44%。

这说明什么?说明如果你不是长期持有或有额外升值空间,这套房的现金流并不强。

所以,聪明的投资者不会只盯着租金回报,而是

📈 综合考虑 升值潜力 + 稳定租客群 + 未来政策变化。

.

⚖️ Step 3:别让“杠杆”变成陷阱

贷款可以放大回报,也能放大风险。

专业投资者的底线是:“如果全款买这套房都不值得,那就更不该贷款买。”

在高利率周期中,过度杠杆者最容易被市场“清洗出局”。聪明买家会在出手前留好缓冲:

✅ 保证即使空租几个月,也不影响现金流;

✅ 有足够现金应对利率变化和维修开支;

✅ 贷款比例不过高,避免月供压力过重。

.

🌇 Step 4:懂得看“周期”,在别人恐惧时冷静布局

是的,现在的温哥华房市确实充满挑战—高利率、买家谨慎、库存增加。

但你有没有注意到?

👉 优质地段的好房源开始有议价空间;

👉 新移民、留学生潮让租金持续走高;

👉 一旦2025年下半年央行降息,

那些现在入场的买家,将会成为最早迎来反弹的人。

专业投资者的秘诀是:他们不追高,只在别人犹豫时出手。

.

✅买房这件事,从不是比谁更勇,而是比谁更懂

温哥华的房地产从来不是“稳赚不赔”的游戏,但它始终是最稳定的资产保值方式之一。

要想聪明买房,你需要的不是更高的预算,而是更清晰的逻辑:

💎 会算账、会看地段、会控制杠杆、懂得周期。下一轮机遇,永远属于那些既冷静又行动的人。

Read

加拿大经济反转?央行要救市?房市会回暖吗?

最近的大新闻你刷到了吗?📉加拿大经济这几个月“坐过山车式”下滑,结果——央行终于按下了“降息启动键”!💰

有人欢呼“房市要反弹”,也有人担心“复苏是假象”……

这次,到底是真救市,还是回光返照?

.

🚨 一度“踩刹车”的加拿大经济

今年第二季度,加拿大GDP几乎停滞不前。

出口锐减、制造业订单暴跌,对美贸易摩擦再起。

德杰丹集团甚至说——“这波下滑,是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(不算疫情)!”

尤其是安省和曼省,几乎被“出口依赖”掐住喉咙。一边是企业裁员潮,一边是消费信心低迷。经济这台发动机,差点真要熄火了。😨

.

🏦 央行终于出手,降息救场!

眼看形势不妙,央行立刻出手!

📉 德杰丹和BMO都预测——10月和年底前,央行将再降息各25个基点;2025年初,更可能进入连续降息周期!

.

这意味着什么?

✔️ 房贷利率下降,月供压力减轻

✔️ 买家信心回暖,成交量可能回升

✔️ 投资客闻风而动,准备抄底优质地段

换句话说,“钱”又开始流动了!而温哥华,作为“全球最抗跌”的市场之一,很可能率先迎来反弹信号📈

🛢️ 油价暴跌+就业降温:危机与机遇并存

.

油价最近暴跌10%,创五个月新低。

对阿省、萨省政府来说,税收直线下滑💸

但对BC人来说?加油便宜了、通勤轻松了,还能顺势吸引更多东部人口西迁!🌄

劳动力市场确实吃紧——青年失业率高达14.5%,创疫情后新高。

但从地产角度看,这代表着:🏘️ 政府更有动力通过降息、放贷、建房来托住市场。

换句话说,经济的“阵痛”,也往往是房市的“低吸区”。

.

🇺🇸 美国亮红灯,加拿大难独善其身?

美国8月新增就业仅2.2万个,比预期少太多!四个月蒸发近100万个全职岗位😱

加拿大有七成出口靠美国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

但这次不一样的是——加拿大央行“比美国更早”行动,降息节奏更快,刺激更强。

所以,虽然短期有风险,但中长期来看,加拿大的房地产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政策红利周期。

.

🏡越冷静的人,越容易赢!

说句实话,很多人都在等“房价再跌一点”。但你知道吗?📊 在过去20年里,每一轮降息周期的第一阶段,温哥华的房价平均3-6个月内开始反弹。

.

所以现在的市场,

正是“聪明买家”悄悄布局的时刻。

📍 首选:交通便利 + 新兴社区(如Burquitlam、Surrey Central)

📍 次选:学区+投资兼顾型(如UBC、Richmond)

📍 若你有自住房预算,现在入场性价比极高!

.

💬 碎碎念:

别被媒体的“衰退焦虑”吓到,经济是有周期的,但房产的长期逻辑——人口增长+土地稀缺——不会变。

.

降息不是末日,而是机会的开始。能在别人观望时出手捡漏,才是真正的赢家。

 

Read

重磅!SFU全新医学院成立啦!在素里市中心!

📍素里市中心再次迎来历史性利好!BC省政府今日宣布:SFU(西蒙菲莎大学)医学院正式成立并开放首批招生!

这不仅是加拿大西部近60年来首个新医学院,更意味着素里将迎来一个集教育、医疗与科研于一体的全新核心——这对素里的地产市场来说,堪称一颗“价值炸弹”💥!

.

🏫 新校区确定!就在素里市中心核心地段

SFU医学院的永久校址将建在素里市中心(Surrey City Centre),毗邻SFU素里校区与素里中央天车站(Surrey Central SkyTrain Station)。

首批48名医学生将在2026年8月于临时校址——SFU素里校区开始课程,2030年正式迁入全新永久校区。

这片区域,未来将成为汇聚医学生、教授、研究人员、医护人员与家庭住户的高活力板块。

教育、医疗、就业、人口流入全面拉动,房产需求想不涨都难!

.

💡 三大增长引擎:教育+医疗+创新中心

根据省府公告,SFU医学院将与新建素里医院与BC癌症中心形成“黄金三角”,打造BC省南部最大的医疗与健康创新枢纽。

省长尹大卫(David Eby)表示:“新建的SFU医学院将让素里成为创新与高质量医疗的中心,我们正在这里培养下一代医生。”

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,而是一座城市的经济与人口引擎。

对地产而言,这样的“人才与设施集中区”,通常意味着

✅ 高租金回报率

✅ 持续人口导入

✅ 长期增值潜力

.

🚧 永久校区2030年启用,建设细节曝光!

新医学院将占据一栋12层综合大楼的8层空间,内含:

教室与临床技能中心

医学实验室与研究设施

门诊诊所

行政与教学支持区

以及一个49名额的儿童保育中心

这将吸引大量医疗从业者、学生家庭与科研团队入驻周边社区。从住宅需求到商铺租赁,素里市中心的房产活跃度势必大幅提升。

.

🩺 医学院背后,是素里城市格局的重塑

过去几年,素里已是大温最具成长性的城市之一。REM轻轨延伸、素里医院扩建、新市政中心与大学区的发展,让这里逐步成为“第二个Metrotown”。

现在,随着SFU医学院的加入,素里正从“居住型卫星城”,向“教育+医疗+创新并驱”的自给型大都市中心迈进。

📈 对地产投资者而言,这是一个城市“从潜力变成现实”的信号。

.

🎯为什么要关注这个消息?

🏥 新医学院+医院+癌症中心=长期高技术人口聚集

🚆 天车直达,交通便利,学生与教职员工租房需求强

🧑‍⚕️ 高学历、高收入家庭迁入,推动素里核心区住宅与商用地产双升值

🏗️ 2030年永久校址落成,意味着至少未来5-10年建设期内需求持续

.

📍SFU医学院不是一所学校,而是素里地产市场的一次“价值重构”。教育、医疗、科技汇聚于此,这座城市的未来,正在被重写。

Read

RBC:加拿大央行10月或再降息25基点

还没从9月降息的喜悦中缓过来,加拿大皇家银行(RBC)又放出猛料——

👉 10月底,加拿大央行可能再次降息25个基点!连续两次降息?听起来像“经济要凉”,但对房贷族来说,却是“终于能活”。

.

🇨🇦 为啥RBC这么预测?

RBC高级经济学家Claire Fan分析得很实在👇

“劳动力市场疲软、GDP增长慢、核心通胀降温,加拿大央行可能得再‘放松一下’。”

简单说,加拿大的经济引擎最近转得有点慢。

📉 招工难、加班少、物价涨不动,央行自然得靠降息来“补血”。

RBC认为,若就业或通胀数据没明显好转,10月再降25基点几乎是板上钉钉。

.

🤔 但不是人人都同意

丰业银行的经济学家Derek Holt就站出来泼了点冷水:“9月就业数据很强啊!新增6万个岗位,失业率还稳在7.1%,没理由急着降息。”

不过RBC回了一句更扎心的:“数据可能水分大,真实增长或只有2万个。”——看起来,这场“经济学家嘴仗”要打到央行开会那天才见分晓。

.

💥 还有外部压力在逼近

更雪上加霜的是,美国将在10月中旬对加拿大出口的软木、厨柜征收232条款关税。这对加拿大制造业来说,是一记不小的闷棍。虽然有CUSMA(加美墨贸易协定)保护,但部分行业仍难逃波及。

.

🏡 大温人最关注的:能不能真降?

对普通加拿大人来说,降息意味着什么?

💰 房贷月供可能再降一点点。

💳 信用卡、贷款利率也可能稍微下调。

🧘‍♀️ 而对温哥华的房奴来说——这可能是“救命稻草”。

.

RBC最新报告显示:

📊 温哥华的住房可负担性仍是全国最差,平均家庭要拿出89.2%的收入来支付房贷!

对比一下就知道有多夸张👇

🏠 卡尔加里:40.9%

🏠 蒙特利尔:48.4%

🏠 多伦多:66.4%

甚至在2024年初,这个比例在温哥华一度超过100%,意思是:靠工资根本还不起房贷,还得靠副业撑。

.

🧾 但也别太乐观

虽然RBC看好未来几个月的温和复苏,预计第三季度GDP增长约0.5%,

但同时也提醒:“随着前期降息的效应逐渐消退,房贷压力下降的速度会变慢。”

换句话说——降息是好事,但指望它“救楼市”,可能还不够。房价高、供给少、工资涨得慢,这些都还在。

.

❤️ “降息不是万灵药,但在通胀、加息、生活成本三重夹击下,哪怕少还一点房贷,也足够让人开心。”

.

10月底,加拿大央行就要开会了。是“再降25基点”,还是“先观望再说”?

Read

加拿大房贷续约月供恐暴涨40%!四招教你稳住!

最近,加拿大房主的朋友圈都在炸👇

不少人陆续收到银行通知——续约利率翻倍,月供要涨上千刀!从2025年开始,加拿大将迎来一轮房贷续约潮,数百万家庭都将受到冲击。

.

💣 一场“静悄悄的房贷地震”

根据加拿大央行(Bank of Canada)最新预测,

约60%的房主将在未来两年内续约

其中大多数人月供将上涨 15%–20%

约1/10 的借款人,月供更是暴涨高达40%! 😱

📊 以平均月供 $2,086 计算:

涨 15% → $2,399

涨 20% → $2,503

涨 40% → $2,920

这意味着——

🔹 如果你现在月供 $2,000,续约后可能多付 $800/月

🔹 一年就要多掏近 一万刀!

.

💥 为什么涨这么狠?

🏦 过去五年,央行激进加息让利率从1%冲上8%。

如今虽稍降至约6%,但仍远高于2020年的“历史低利率时代”。

当年锁5年低息的人,如今续约等于从天堂坠回现实。

而那些采用浮动利率(variable rate)的房主,更是雪上加霜:利率每涨一点,月供就立刻“加码”。

.

🧾 高房贷影响整个加拿大

🔸 加拿大按揭与房屋公司(CMHC)警告:高利率将削弱家庭消费力,甚至威胁房市稳定。

🔸 越来越多房主被迫卖房、缩减房型或出租部分空间。

🔸 银行催促提前还款、延长摊还期的案例越来越多。

甚至一些理财顾问指出:“房贷续约已成为2025年最严峻的家庭压力源之一。”

.

💡 四个方法帮你稳住月供不崩盘

1️⃣ 提前测算你的“续约冲击值”

上各大银行或Ratehub等房贷网站,模拟利率上升10%-20%后的月供变化,提前规划预算。

2️⃣ 拒绝“默认”银行报价

银行给的续约方案通常不是最优的!

主动找房贷经纪比价、谈利率,能省下数千利息!

3️⃣ 灵活调整摊还期

和贷款方协商延长摊还期可缓解月供压力。

虽然总利息会更高,但能换来短期“喘息空间”。

4️⃣ 提前建立应急基金

将退税、副业收入、奖金存入“房贷储备金”,

确保3–6个月开支安全垫,一旦续约涨息也不慌。

💬 额外建议:若你判断未来利率可能下行,可考虑提前 Refinance(再融资)锁定更低利率。但请先计算清楚提前还款罚金是否划算。

.

🏡 2025年的房贷续约,不只是利率问题,更是对加拿大家庭财务韧性的一场大考。提前规划、主动出击,才是稳住现金流的关键!

Read

注意!影响驾考、换驾照!BC大罢工再升级!

准备考驾照或续驾照的朋友们,这波真的得留神了!😩

最近BC省的公职员工大罢工(BCGEU Strike)愈演愈烈,连ICBC都被卷进去了!

如果你近期打算去Service BC 或 ICBC 办理业务,可能会遇上“关门”“改期”甚至“临时取消”的情况。

.

🧾 罢工影响到底有多大?

据 CTV News 报道,这场已经持续 6周 的罢工,目前已波及全省多个地区的ICBC服务点。

ICBC在10月9日的公告中确认:

🔸 Surrey 和 大温哥华地区多处办事处运营受阻

🔸 知识测试(笔试) 暂停

🔸 驾照续期与更换 停止办理

🔸 部分柜台“即办服务”也临时中断

🔸 等待时间明显延长,有些预约被直接取消

🚗 不过好消息是:路考(Road Test)目前仍正常进行!

但⚠️ 地点和时间可能被调整,ICBC表示如果你的预约受影响,会直接联系你重新安排。

💡 如果要出门办事,一定先查官网!

官方会随时更新可用服务点,避免白跑一趟。

.

🧍‍♀️ 谁在罢工?为什么罢?

这次罢工由 BCGEU(BC省雇员工会) 发起,涉及多达 3万名省政府雇员,包括:

Service BC员工

驾照与车辆注册柜台职员

政府酒类与大麻商店的工作人员

省级配送仓库员工

工会主席 Paul Finch 表示:

“我们从9月开始分阶段罢工,是为了给政府谈判机会,但现在耐心已经用尽。”

他们的主要诉求是:

💰 要求工资涨幅与通胀挂钩

🧑‍🏭 政府需改善最低薪资岗位的工作条件

.

🏢 政府回应

BC省财长 Brenda Bailey 回应称:

“政府已经提出一份公平的方案,既能跟上通胀,也照顾到低收入工人。希望谈判尽快恢复。”

不过截至目前,双方仍未确定重启谈判的具体时间表。

这意味着——罢工短期内恐怕不会结束。

.

🍷 连餐厅都“中枪”了!

这场罢工不只是影响办证、考试,连BC省的餐饮业都遭了殃:

所有政府酒类和大麻商店已关闭

向餐厅、酒吧供货的省级仓库全面停摆

许多餐厅断货,有老板直言“再过几天可能连酒都卖不出了”

加拿大餐饮协会西部分部副主席 Mark von Schellwitz 无奈表示:

“餐饮业已到崩溃边缘,有会员说他们的库存只够撑几天。”

.

📱 实用建议(考生&司机必看)

✅ 笔试延期? 等ICBC通知,别自己取消预约!

✅ 驾照快到期? 优先使用线上更新服务!

✅ 路考没取消? 提前查看考点状态,别迟到!

.

📍 目前,全省多地的 Service BC、ICBC办事处、酒类配送中心 门前,都能看到罢工队伍的旗帜与标语。

民众办事、开车、消费,全被波及。

Rea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