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SS

德勤预测:加拿大楼市2026年或将迎来“买房潮”

大家最近是不是都在问:

👉 加拿大楼市是不是要凉透了?

👉 现在买是不是“接盘”?

👉 等到利率降了,会不会捡到大便宜?

就在大家还在观望的时候,德勤发布的 最新经济预测,给了我们一个强烈的信号:2026年,买房需求或将集中爆发!

.

📊 德勤核心数据解读

加拿大GDP:2025年预计增长 1.3%,到2026年将回升到 1.7%。

失业率:2025年不会恶化,今年8月已见顶在 7.1%,未来会逐步改善。

房地产:2026年是关键拐点,大量压抑的需求可能会一次性释放。

换句话说:2025年是楼市“冷静期”,而2026年可能就是抢房大战再度上演的时刻。

.

🏠 那么,温哥华楼市的特殊性在哪里?

1️⃣ 移民潮持续不断

加拿大未来几年依旧保持高水平移民政策,BC省作为移民首选地之一,每年都有大批家庭落户温哥华。这部分需求几乎不会消失。

2️⃣ 租金太贵,逼人买房

以温哥华市区一套两居室为例,租金轻轻松松就要 $3,000+。很多家庭一算账:与其帮房东供房,不如自己贷款买下来。

3️⃣ 供应稀缺,地段决定一切

温哥华核心区土地紧张,能开发的地越来越少。即使有新楼盘,价格也压不下来。供应少、需求刚,房价自然抗跌。

.

💡 专业分析:不同买家的应对策略

👨‍👩‍👧 刚需家庭

2025年是一个难得的窗口期。市场冷清,买房选择更丰富,议价空间更大。等到2026年买家扎堆,可能你看中的房子根本轮不到你。

💼 投资买家

投资的逻辑很简单:低点入手,高点兑现。2025年房市低迷,正是抄底的时机。等到2026年行情回暖,你的房子不仅保值,还可能迎来上涨

🌎 新移民 / 留学生家庭

如果等到2026年才入市,你可能会面对“更少的选择 + 更高的价格”。对于要给孩子安排学区房的家庭来说,现在提前布局,反而更安心。

.

📍 风险与不确定性

当然,市场不是单向上涨的,还是有几个变数:

利率政策:加拿大央行降息节奏会直接影响买家的出手意愿。

关税与国际贸易:德勤特别强调,加拿大必须继续保持与美国的免关税贸易优势,否则经济复苏可能受阻。

全球经济波动:一旦外部市场震荡,也可能拖累复苏节奏。

但就温哥华而言,土地稀缺 + 移民需求的长期逻辑并不会改变。

.

✨ 一句话总结

温哥华楼市现在看似冷静,但其实是“蓄势待发”。

2025年是喘息期,2026年可能就是爆发期。

对于买家来说:

现在买,是在市场冷静时从容挑选;

等到2026年,可能就是跟别人拼手速、拼预算了。

Read

纯干货!BC省“后巷屋”到底有哪些税务影响?

BC省最近全面放开独立屋建“后巷屋”(Laneway House),不少朋友都心动了:既能增加生活空间,还能拿来出租赚租金。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——税务影响。今天带大家系统拆解一下,尤其是和“主要住所增值免税”(PRE)相关的细节,别到卖房时才追悔莫及!

.

🏠 什么是后巷屋?

后巷屋是建在主屋同一地块上的独立居住单元,有自己入口、厨房和卫生间,但产权和主屋绑定,不能单独买卖。和地下室套房相比,后巷屋往往被视为“独立单元”,这也是它在税务上更复杂的原因。

.

📊 可能的税务影响

1. 主要住所增值免税(PRE)受限

根据加拿大税务局(CRA)的规定,一个家庭每年只能指定一处“主要住所”。

👉 如果你的房产里既有主屋又有后巷屋,CRA很可能会把它们当成两个独立的居住单元。

结果就是:

主屋部分(及相关土地)可享受增值免税;

后巷屋部分(及占用的土地)则可能被认定为非主要住所,出售时要交资本利得税。

这意味着一旦转手,税负可能会明显增加。

2. 出租后巷屋 = 用途改变

如果你把后巷屋出租,就不符合“通常居住”条件了。CRA会认为这部分用途发生了改变,可能触发两点后果:

视同出售(deemed disposition):后巷屋在开始出租的那一刻,就被视为从主要住所“切割”出来,单独计税;

未来出售需交税:此后再卖房,后巷屋产生的资本增值基本都要纳税。

⚠️ 注意:即使你没有主动报资本成本折旧(CCA),后巷屋只要用于出租,就很难保留PRE资格。

3. 短租受限更严格

BC省2023年新规要求,短期租赁只能在房主的主要住所进行。

也就是说,后巷屋通常不能作为Airbnb等短租房源,除非房主本人全年主要居住在后巷屋。

温哥华、本拿比、列治文等城市更是直接明令禁止:如果房主住在主屋,就不能把后巷屋拿来短租。

所以,如果你原本打算靠后巷屋做短租“补贴房贷”,一定要三思。

4. 给家人自住的情况

很多人会问:如果让父母或成年子女住在后巷屋,能算作主要住所吗?

CRA过往案例显示:

如果后巷屋能独立生活(独立入口、厨房、浴室),通常会被视为单独单元,难以合并。

除非能证明它和主屋“高度整合”,比如没有独立地址、水电账户,也不能独立使用,否则基本上不能算同一个主要住所。

.

👉 总的来说,后巷屋虽好,但涉及的税务灰色地带很多。CRA目前没有统一明确的法规,最终认定往往取决于实际使用情况。如果你正在考虑建后巷屋,一定要提前咨询专业会计师,做好税务规划,避免未来因认定问题导致额外税负。

Read

BC湖畔豪华庄园售出!创下内陆住宅新纪录

💥 最近,加拿大地产圈又炸锅了!

位于 BC省内陆 Lake Country 的一处湖畔豪华庄园,以 1750万加元 的惊人价格售出,不仅打破了BC内陆的历史成交纪录,而且只用了 15天 就找到买家,速度堪比温哥华的“热盘”。

.

🏡 为什么它这么贵?

这处位于 Carrs Landing Road 16080号 的湖畔庄园,占地接近 20英亩,简直是“私人度假王国”。它的价值,不仅仅在于面积大,更在于它的 稀缺性与独特性。

.

✨ 核心亮点:

专属海湾+私属海岸线

拥有长达1,700英尺的原始湖岸线,其中两块土地直接延伸到水域,带来真正意义上的“湖畔生活”。

五栋住宅+豪华配套

一栋主屋、三栋客用别墅、一个已改造的谷仓,全都装修到位,风格奢华又舒适。

玩乐设施全覆盖

船屋、65英尺商业许可码头、两个私人码头,想玩水上运动随时下水。还配置了 网球场、足球场、健身房、果园、直升机停机坪 ——真正实现“自给自足+极致享受”。

便利交通

距离 基洛纳国际机场仅20分钟,既隐秘又方便。

.

📈 成交背后的故事

此前BC内陆最贵的住宅成交纪录,是2024年一处1600万加元的海滨豪宅。这次直接 再创新高!

挂牌方是 Royal LePage Kelowna 的 TJ & Steph 团队,以及 Colliers Canada 的高级副总裁 Mark Lester。

他们表示,这种级别的湖畔庄园,已经 20多年没有在市场出现过,稀缺程度可想而知。

有趣的是,买家根本没犹豫多久——仅用15天就拍板,说明在豪宅市场里,真正的稀缺资源反而最容易“秒杀”。

.

🌍 买家在看什么?这类超高端物业的价值逻辑:

稀缺性就是最大价值

普通房子可以等,但湖畔独占海湾的庄园,几十年才可能出现一次。对超高净值客户来说,这是“错过就没了”的机会。

生活方式的象征

这类物业买的不是“房子”,而是 生活方式:湖边晨跑、果园采摘、直升机接送、私人海滩聚会……这是顶级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
投资与传承价值

这处庄园本身就是“世代传承”的地产,买家很可能不仅仅是自住,而是作为家族资产来持有。

.

🧐 对温哥华买家有什么启发?

很多人觉得这种豪宅离自己很远,但其实市场逻辑是相通的:

温哥华独栋的稀缺性 也在不断放大,尤其是带水景、临公园、土地面积大的物业,买家出手的速度往往比普通公寓还快。

高端市场并不冷,虽然很多买家还在观望“大甩卖”,但真正稀缺的好房,仍然是“手慢无”。

豪宅成交也释放信号:说明在资金雄厚的买家眼里,加拿大的优质资产依旧是避险与保值的首选。

.

📢 这次的1750万湖畔庄园成交,不仅是一个纪录,更是一个提醒:

在加拿大,房产的价值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价格问题,而是位置、稀缺性和生活方式的综合体现。

Read

加拿大楼市要“V形反弹”?盯紧这5大信号

如今的大温楼市,只有两个字:纠结。

出手?怕买到高点。

不出手?担心错过低点。

但有一点可以确定:市场情绪已经在悄悄酝酿变化。

.

📉 过去一年:利率高企、交易量急剧萎缩,大温新房销量一度暴跌 77%,许多开发商集体喊话政府“救市”。

📈 当下信号:随着加央行放鸽,利率下行在路上,库存增加、价格企稳,一旦情绪反转,买家入市速度可能远超预期。

那么,温哥华市场的触底信号该怎么看?

.

🔑 5大指标,帮你判断大温是否迎来“反弹前夜”:

1️⃣ 房贷利率:一旦回落至 3% 以下,市场需求将被迅速点燃。

2️⃣ 成交量回升:销量是最早的“风向标”,比价格变化更灵敏。

3️⃣ 价格企稳:连续 2-3 个月每平方尺价格止跌或小幅上涨,说明需求回暖。

4️⃣ 租金走势:租金如果触底或回升,租客会转向买房,提升购买力。

5️⃣ 成交-挂牌价差距:差距若收窄至 5% 以内,买卖双方拉锯战就要结束了。

.

买家现在最关心的问题:

🏡 独立屋还是公寓?

独立屋依旧是香饽饽,但预算压力大,年轻买家普遍依赖家庭支持。

公寓短期波动较大,但价格调整后反而提升了可负担性,适合首次置业者入场。

💡 策略提示:

如果想买独立屋,关注东温、兰里、枫树岭等社区,价格和空间更平衡。

如果考虑公寓,留意 700尺以上的一房+书房或两房产品,抗跌性更好。

.

市场周期没有“完美时机”,但信号不会骗人。

温哥华的买家和卖家都在等待那个拐点。一旦利率继续下行+销量回暖,“V形反弹”可能比你想象中更快到来。

.

👉 如果你正在观望,可以先把感兴趣的社区、户型和预算锁定,一旦信号触发,才能第一时间抢占入场机会。

Read

温哥华房主房贷快续约?央行降息=省钱机会

📉 加拿大央行本月议息把基准利率降到 2.5%!

对我们大温的房主来说,这不只是新闻,而是实实在在能帮你省钱的机会。

.

👀 为什么重要?

因为在2025-2026这两年,加拿大有 60% 的房贷要续约!

在温哥华,房价高、贷款额大,利率每降0.25%,

每个月省下的都不是小数目。

.

🌟 哪些人最受益?

1️⃣ 浮动利率房贷的业主

有些银行浮动利率已经降到4%以下

续约的时候选择浮动,月供立刻就能轻松一些。

2️⃣ 准备锁定利率的房主

别等“下次可能再降”才行动!

现在申请利率锁定(最长120天),即使未来利率再降,也能享受最低价。

.

⚖️ 浮动 vs 固定,怎么选?

浮动利率:灵活、省钱,适合可能会搬家或提前还贷的人。

固定利率:稳稳当当,适合打算3-5年不折腾的家庭。

👉 关键看你的生活计划,不要盲目跟风。

.

💡 温哥华房主的“隐藏坑”:

很多人图省事,直接在银行寄来的续约信上签字 ✅。

结果呢?

银行给新客户的利率往往比老客户更低。

平均每个月可能多付$155,五年就是近$9,300!😱

更别忘了:

自2023年底开始,换银行续约不用再重新压力测试,只要贷款额度和年限不变。

这给了房主更大自由,可以货比三家。

.

📌 我的建议:

提前4个月就开始比较利率

多问几家银行 & 信贷机构,别只盯着五大行

找专业经纪帮你跑利率,往往能拿到更优的deal

.

央行降息 = 给房贷人喘口气

温哥华房价高,哪怕0.25%的差距都能帮你省下一大笔

不要做“懒人签字党”,主动出击才能省到钱

Read

省电又赚钱!BC Hydro 新计划让你轻松赚现金!

秋天来了,天气转凉,电费和保暖问题是不是让你有点小焦虑?别慌!BC Hydro 放大招,推出超给力的“高峰时段节省计划”,不仅帮你省下大笔电费,还能直接赚现金奖励!💸 想知道怎么一边节能一边把钱包塞满?快往下看!👇

.

🌟 BC Hydro Peak Saver 计划:省电还能赚大钱!

自2022年以来,已经有超 13万名客户 通过参与 BC Hydro 的 Peak Saver 计划省电又赚钱!这个计划通过鼓励大家在用电高峰期减少用电,累计节省了约 34兆瓦 的容量,相当于为 4万辆电动车 充电!⚡️ 现在,BC Hydro 全新升级的奖励计划让你省钱更简单,赚钱更轻松!

.

🎉 两种方式,轻松赚奖励!

1️⃣ Peak Saver 挑战

玩法:在用电高峰期(如傍晚)减少用电量,完成挑战就能拿现金奖励!

适合人群:不想麻烦但爱省钱的小伙伴,随时随地都能参与!

2️⃣ Peak Saver 连接

玩法:注册智能设备(如智能恒温器、联网电动车充电器、电池储能系统等),每季度稳拿 50加元,还有超高额的注册奖金!

适合人群:家里有智能设备,想要长期稳定收益的你!

.

💵 注册智能设备,奖金拿到手软!

BC Hydro 直接送现金,奖励多到炸裂!🔥 看看这些诱人福利:

电暖气智能恒温器:每季度 50加元 + 注册奖金 100加元

联网电动车充电桩:每季度 50加元 + 注册奖金 250加元

电池储能系统:每季度 250加元 + 注册奖金 500加元

负载控制器:每季度 50加元 + 注册奖金 100加元

.

💡 小贴士:

注册智能恒温器还能获得 150加元 一次性奖励,联网电动车充电器更能拿 300加元!快检查家里设备,赶紧薅羊毛!🐑

.

🌿 省电小妙招,轻松降低电费!

除了赚钱,BC Hydro 还贴心分享了几个超实用省电 tips,帮你把电费降到最低:

调节恒温器:电加热房屋每调高 1°C,供暖成本增加约 5%!用可编程恒温器,自动控温超省心!

错峰使用家电:推迟洗衣服、洗碗到非高峰时段,电费立省!

选择小型家电:慢炖锅、烤箱、高压锅比大型家电省电高达 70%!

随手关灯:关闭不必要的灯和电器,省电又环保!

.

🚀 如何加入?超简单!想省电又赚钱?赶紧行动起来!👉 访问 BC Hydro 官网查看完整奖励详情

Read

加拿大央行降息将如何影响你的钱包?

加拿大央行刚刚把隔夜利率下调了 25 个基点,不少房主和准买家都长舒一口气:

👉 月供是不是要降了?

👉 买房压力是不是能缓一缓?

👉 投资贷款是不是更划算?

但别急,这次降息 并不是故事的终点,而是新一轮博弈的开端。接下来央行怎么走,可能直接决定你钱包里的钱是多了还是少了。

.

🏦 专家怎么说?

各大银行的经济学家已经开始“拆盘”:

丰业银行 (Scotiabank) 的 Derek Holt:预测今年还会再降一次,但可能要等到 12 月,市场对 10 月降息的期待“有点过度”。

RBC 的 Claire Fan:如果 9 月就业继续疲软、通胀放缓,那 10 月降息的概率很大。

CIBC 团队:央行没给出明确信号,但从大环境来看,再降一次的可能性不低。

BMO 的 Doug Porter:倾向于 10 月“按兵不动”,12 月再出手。

TD 的 Andrew Hencic:央行确实有空间再降息,但还得看联邦预算和国际环境。

一句话总结:再降一次几乎没跑,但时间点可能有分歧。

.

📊 为什么数据这么关键?

央行的决定,不是拍脑袋,而是盯着几个关键指标:

就业市场:9 月就业数据要是继续疲软,说明经济压力大,降息几率更高。

核心通胀:要是还在往下走,央行就更放心出手。

出口和制造业:如果受美国关税和全球经济放缓拖累太多,也会推动宽松政策。

所以接下来每一份新数据,都可能让房贷族的钱包跟着“涨跌”。

.

💡 房主、买家和投资人怎么看?

如果你已经有房贷

拿浮动利率的:这波可能省下一点月供,后面还有机会再降。

拿固定利率的:暂时没影响,但等续约时,可能会比去年轻松不少。

如果你正在看房

降息虽然能让月供低一点,但房价也可能因为买家信心回升而重新抬头。

买还是不买?关键看你自己的现金流,而不是“央行会不会再降”。

如果你是投资人/小企业主

贷款成本下降是利好,但要记住:降息往往意味着经济前景不乐观,别盲目加杠杆。

.

🌍 别忘了全球因素

RBC 提醒,别光盯着加拿大本土。美国关税、全球经济放缓,这些风险随时可能“反噬”加拿大。出口和制造业一旦受挫,央行更可能选择继续宽松。

.

📌 给你一个现实版总结:

降息≠大放水,央行目前依旧小心翼翼。

短期:浮动利率房贷族可能省下几十到几百刀月供。

长期:利率走向还得看就业、通胀和全球经济,一切没那么确定。

Read

固定?浮动?加拿大房贷其实还有第三种!

在温哥华买房的人,一定会有一个问题:“房贷到底选固定还是浮动?”说实话,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答案,但我想和你分享一些真实的案例和经验,或许能帮到正在纠结的你。

.

🔒 固定利率:稳稳的幸福

很多华人朋友一听到“固定利率”,眼睛就亮了。

✅ 优点:月供不会变,不用担心央行加息。

✅ 适合人群:收入稳定、家庭预算比较紧的朋友。

比如我有个客户,是在本地当护士的华人妈妈,家庭收入固定,压力主要是孩子的学费和生活开销。她最后选了5年固定利率,虽然利率比浮动稍高,但她说:“至少这几年晚上能睡个安稳觉。”

.

🌊 浮动利率:敢坐过山车的朋友

浮动利率就是随市场走,有点像坐过山车。

✅ 优点:当利率下行时,省钱的速度真的很爽。

✅ 风险:利率上升时,月供可能会多出几百刀。

我还有一个做IT的客户,年薪高,奖金丰厚,抗风险能力强。他直接选择浮动利率,结果在2024年降息后,每个月省下的钱刚好拿去多做投资,他自己说“有点赚到的感觉”。

.

⚖️ 混合利率:其实还有第三条路

很多人不知道,其实加拿大房贷还有“混合型”。

👉 一部分贷款固定利率,另一部分浮动。

听起来是不是像“理财分散投资”?这样即便利率大涨或大跌,也不会全盘受影响。

不过说实话,这种方案很少见,因为大家总会觉得“一半选错了”,所以普及度不高。

.

💡 这不是数学题,而是人生题

说到底,选哪种利率方案,不只是数字计算,更关乎你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承受力。

如果你打算在温哥华长期安家,家庭收入稳定 → 固定利率更安心。

如果你年轻,现金流宽裕,愿意赌一把未来降息 → 浮动利率更划算。

如果你两边都想兼顾 → 混合利率可以考虑一下。

.

📊 小科普:专家怎么说?

约克大学金融学教授 Moshe Milevsky 的研究显示:

📌 过去几十年,浮动利率在88%的时间里比固定更省钱。

但他也提醒:这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该选浮动。因为风险承受能力不同,选错了反而会让自己天天焦虑。

.

🏡 加拿大买房贷款,真的没有唯一正确答案。固定、浮动、混合,各有优缺点。

重点是——找到最适合你家庭情况的方案,而不是听别人怎么说就跟着选。

Read

BC省冬季轮胎新规10月1日生效,不换就罚款

寒冷的季节马上来临,BC省的 冬季轮胎强制规定 将于 10月1日正式实施,每年固定时间执行,一直持续到翌年春天:

大多数山区及内陆高速公路:规定持续至 4月30日

不经过山口、降雪量较小的高速:至 3月31日结束

.

🗺️ 哪些路段必须使用冬胎?

BC省北部和内陆地区的所有高速公路

南海岸部分高速(包括知名的海天高速 Sea-to-Sky Highway)

温哥华岛部分高速:马拉哈特高速(Malahat)、以及 4、14、28 号公路

.

🚔 不遵守的后果

你可能会被警察或交通部门直接拦下,禁止通行

还会面临 121加元罚款

.

🛞 合格的冬胎标准

侧面印有 M+S(泥雪) 或 山峰+雪花 标志

胎纹深度 ≥ 3.5 毫米

轮胎必须状况良好,不能“光头”上路

.

⛓️ 商业车辆额外要求

从10月1日起,在部分指定路线上,商业车辆必须随车携带 防滑链。路边会有标志提示司机在恶劣天气中必须安装。

👉 值得注意的是:低陆平原(Lower Mainland)和温哥华岛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,因此 无强制链条要求。

.

🌧️ 温哥华及沿海地区的车主要注意

虽然这里气候相对温和,没有强制冬胎规定,但如果你计划前往山区或内陆自驾,一定要提前换好冬胎,避免因未达标而被罚。

.

💡 小贴士

10月换胎,避免12月排长队

冬胎不仅为了合规,更是保障你和家人的安全

提前检查胎压、胎纹深度,别等雪天才临时抱佛脚

.

✅ 总结冬胎是BC省冬季出行的“通行证”。守规矩、省罚款、保安全,一步到位。出远门的朋友们,记得把轮胎换起来!

Read

BMO警告:降息过猛或再引爆加拿大楼市!

9月,加拿大央行如预期将隔夜利率下调 25个基点至2.5%。市场一片乐观声,许多人猜测:是不是还会继续降?是不是房贷利率要大降了?

但这时,蒙特利尔银行(BMO) 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:降息太快,房地产市场可能会“重回疯狂”,房价再次大幅上涨,泡沫重燃。

.

🔍 为什么BMO会这么警告?

1️⃣ 实际利率几乎为零

名义利率2.5% - 通胀率1.9% = 实际利率仅 0.6%

如果按央行更重视的核心通胀指标来算,实际利率甚至可能是 负数

📌 意味着什么?借钱的真实成本几乎没有,买房贷款更便宜,刺激需求的力量非常大。

2️⃣ 加拿大楼市对利率极度敏感

过去20年,每次降息 → 房价和销量都会马上冲高

2020年疫情时利率几乎为零,即使人口增长停滞,房价仍然像坐火箭一样暴涨

但利率一旦回到正常水平,销量骤降,房价也跟着下滑

3️⃣ 心理临界点:利率进入“1字头”

BMO专家警告,这会成为市场的强烈信号

买家、投资客可能立刻冲进市场,掀起新一轮“全民买房”热潮

.

🏠 降息对房市意味着什么?

✅ 短期利好

买家贷款压力减轻,月供下降

刚需族和年轻人更容易入市

.

⚠️ 长期隐患

房价可能再次被推高,进一步侵蚀可负担性

投机炒房可能死灰复燃

政府过去几年“挤泡沫”的努力可能功亏一篑

.

📢 BMO的提醒

降息可以刺激经济,但政策制定者必须 保持谨慎

如果过快降息导致“实际负利率”,或者名义利率进入1字头,风险极大

央行必须在刺激经济与避免房地产过热之间找到平衡

.

💡 对普通买家的启示

刚需买家:现在利率走低,确实是入市的好机会,但也要衡量未来可能的房价波动

投资客:或许会把降息当成信号重新进场,但一定要小心“泡沫风险”

观望者:短期内市场可能回暖,但政策随时会收紧,保持灵活才是上策

.

BMO的警告其实很清晰:

降息 ≠ 全面利好

房地产可能再次进入“高风险区间”

政府、央行、买家,都需要警惕过热的信号

.

👉 大家觉得,如果利率真的掉到“1字头”,会不会重演2020年的全民买房潮?还是说市场已经没有当年的“疯狂基因”?

Read

加央行降息了!这种房贷利率成最大赢家!

前几天加拿大央行官宣降息,作为普通房贷家庭的我们,最关心的就是:这次降息到底能帮我省多少钱?该选浮动还是固定? 我整理了一些重点信息,给大家当个“避坑+参考攻略”。

.

📉 浮动利率(variable rate):降息后的最大赢家

这次降息后,浮动利率房贷的月供平均能省下大约 $50,对家庭现金流压力真的是一口“新鲜空气”。

全国范围内的最新数据:

未投保浮动利率:降到 4%出头

已投保浮动利率:最低甚至能拿到 3.70%

一些区域性贷款机构(例如 Butler Mortgage),在阿尔伯塔、BC 和安省能给到 3.55%-3.65% 的浮动利率,比全国平均还低一截!

👉 对已经在还款压力下“苦撑”的家庭来说,这次确实是实实在在的 relief。

.

📈 固定利率(fixed rate):短期内没啥惊喜

很多人喜欢固定利率的“安心感”,但这次降息对固定利率帮助有限。

原因是:固定利率主要跟债券收益率挂钩,而最近债券收益率反而上行,所以固定利率没怎么降。

不过,随着各大银行之间竞争加剧,后面可能会有更优惠的折扣。

.

✨ 市场分析认为:

三年期固定利率是当前的“黄金分割点”——

利率大概 3.99% 或更低

和浮动差不多

但波动风险更小

👉 适合那些想“稳一点过渡”的家庭。

.

📊 背景数据:房价依旧压力大

根据征信机构 TransUnion 公布的 2024 Q2 数据:

新发放房贷平均额度已升至 36.3万加元

同比上涨近 7%

说明即使降息,房价和通胀的压力依旧存在。

.

⚖️ 为什么很多人还是谨慎?

虽然浮动利率眼下确实有优势,但专家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跟风,原因有三:

市场普遍预计:央行今年可能只剩 最后一次降息空间。

11月4日联邦预算可能会增加财政支出,通胀压力随时可能再起。

核心通胀率依然维持在 3%上限以上,经济的不确定性还没完全消除。

.

💡

家庭现金流吃紧的朋友:可以考虑浮动利率,降息带来的月供下降马上能缓解压力。

求稳的朋友:三年期固定利率真的是不错的折中选择,利率不算高,还能避免大幅波动。

买房新手:别光盯着利率,贷款类型要结合你家庭收入稳定性、未来几年计划(比如是否会搬家、换工作)。

Read

加拿大报税季正式开启,这些细节不要错!

🔑 2024报税季注意事项:

1️⃣ 提前整理财务信息,避免遗漏!

税务专家提醒,报税时除了常规的T4(工资单)、T5(投资收入)等税表,还有许多无法直接从加拿大税务局(CRA)网站获取的收据需要整理好。比如:医疗费用,慈善捐款,儿童保育费用,工会会费

2️⃣ 报税截止日期别错过!

2024年度个人报税的截止日期为4月30日,自雇人士报税的截止日期则是6月16日。不过,若你是自雇人士,即使有欠税,利息从4月底开始计算,所以即便报税时间较晚,最好还是尽早完成报税和缴纳税款,避免额外负担。

3️⃣ RRSP供款期限将至,抓住机会!

如果你想通过RRSP供款来减少应税收入,记得在3月3日前完成RRSP供款。这不仅能减轻你今年的税务负担,还能为你的退休生活积累资金。

4️⃣ 资本利得税政策延迟,别急于报税!

原计划2024年生效的资本利得税率调整(对超过25万加元的资本利得征税2/3)被推迟至2026年,今年仍维持50%的资本利得税比例。如果你有资本利得申报,CRA建议你等到3月月底后再报税,同时还会提供免罚款、免利息的延期政策,帮助你有更多时间完成申报。

5️⃣ 慈善捐款抵税期限延长

由于去年的加拿大邮政罢工,很多慈善机构未能及时收到捐款,政府决定将2025年1月至2月的捐款纳入2024年度或2025年度税务申报,纳税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税务抵扣方式。

.

💡 报税小贴士,帮助你节省更多!

🔹 综合考虑家庭财务状况,最大化税务优惠

例如,夫妻可以将慈善捐款或医疗费用合并申报,由收入较高的一方申报,从而获得更大的税收减免。

🔹 低收入学生的学费税收抵免可以转给收入较高的父母,这样也能最大化税收优惠。

🔹 错过报税不代表免罚款!

即便你今年没有收入,也一定要按时报税!不提交报税表可能导致政府福利延迟或无法发放,甚至会遭遇罚款,影响信用和福利领取。

🔹 确保所有税务优惠和抵扣都没有遗漏

加拿大税务体系提供超过400项税收抵免和扣除,涵盖从医疗费用、育儿支出到退休储蓄等多个领域,千万不要漏掉任何符合条件的优惠。

.

🌸如果您有任何有关于温哥华地产相关的问题,可以留言或者私信给我,我会及时回复,房花花在这里等您。

Read